本网讯(记者 张艺 谭方圆)为进一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潜力,赋能特色产业发展,助力广东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我校机械工程学院/机器人工程学院精心组建“跃动青春”实践团于2025年7月8日-16日前往湛江市麻章区西湾村开展“文旅推广助力乡村振兴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本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西湾村独特资源禀赋,主要包含“红色文化深度挖掘”与“文旅资源创新传播”两大核心模块。实践团旨在通过系统调研、创意策划与专业制作,深挖村庄厚重的革命历史,提炼滨海渔村的生态与文化魅力,并通过创作系列高质量宣传品,讲好西湾故事,提升村庄文旅品牌知名度与吸引力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
红色溯源,夯实文旅底蕴
西湾村(原牛牯湾村)的文旅资源中,红色基因是最厚重的底色。作为广东南路红色交通线关键节点,这里镌刻着波澜壮阔的革命记忆:大革命时期的遂溪农军活动据点、抗战时期中共党员秘密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阵地、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边区建设设立的税站,以及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村民捐船参战的壮举、抗美援朝时期青年奔赴前线的赤诚,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红色文旅脉络。突击队队员实地走访红色遗址,在史料文献与革命文物前聆听历史叙事,将“不畏牺牲、矢志奉献”的红色精神,转化为解读乡村文旅的精神内核。
实践团成员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(张艺 摄)
特色挖掘,激活乡村动能
为助力西湾村文旅资源转化,该实践团系统开展特色资源调研,足迹遍及西湾每个角落。他们沿蜿蜒海岸线记录红树林生态与渔村风情的诗意交融;走访通王庙,从建筑形制与传说典故中提炼地域文化符号;深度参与赶海实践,跟随渔民学习潮汐规律辨识、滩涂作业技巧,直观感受“顺天时、应地利”的渔家智慧,并用镜头捕捉渔网作业、渔获丰收等鲜活场景。同时借助民情访谈,收集了60余位村民对该村文旅发展的诉求与建议,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。突击队累计拍摄西湾村特色景观照片2000余张、视频100余条,涵盖海岸线生态、渔村生活、红色遗址等场景,为文旅宣传视频及折页制作提供核心素材支撑。
实践团成员访谈赶海村民(张艺 摄)
实践团成员进行拍摄工作(张艺 摄)
宣传赋能,擦亮乡村名片
基于前期调研成果,突击队聚焦红色历史与文旅资源的融合传播,完成系列宣传作品。该突击队所设计的主题宣传三折页以清新碧蓝为主色调,融入“西湾村”艺术字体,搭配海湾、红树林等标志性景观图,凸显地域特色,传递渔村韵味。内页精心编排,分版块呈现村庄革命史诗、生态宝藏与发展蓝图,清晰传达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并附上文旅推荐路线与联络方式,赋能西湾村文旅发展。
实践团成员进行文旅宣传折页制作(张艺 摄)
西湾村文旅宣传三折页设计图(张艺 提供)
文旅宣传视频以《跃动西湾:渔村的岁月拼图》为题,镜头穿梭于肃穆的红色遗址,唤醒广东南路交通线的烽火记忆;随即转向碧波帆影、街巷烟火与赶海热闹场景,生动诠释滨海生态与渔俗文化魅力。村民质朴的讲述穿插其间,最终将红色传承与生态文旅亮点有机整合,全方位展现西湾村独特吸引力。
西湾村文旅宣传视频封面(张艺 提供)
此次西湾村文旅宣传实践活动,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乡村资源挖掘之旅,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赋能行动。活动成果有效拉近了城乡文化感知的距离,让沉睡的红色记忆与独特的渔村魅力焕发新生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力。实践团致力于通过创新宣传载体,点燃外界对西湾的向往,不断推动文旅资源价值转化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下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方案、青春智慧与创意力量。突击队员们坚信,这颗用心播下的文旅融合种子,必将在西湾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生根发芽,绽放出绚丽的振兴之花。
责编:admin